1.沙田新市鎮(Sha Tin New Town)基本概況
香港政府在1960年為了應付人口增長,決定將沙田發展為一個衛星城市,并于1961年訂下首份分區發展大綱圖。但是直到1973年,沙田新市鎮發展計劃才正式開始。沙田新市鎮是香港政府制定發展的第一代新市鎮,政府的最初目標是發展一個均衡和自給自足的社區,使區內居民可以在一個舒適愉快的環境中工作、休憩、成長和學習。
沙田新市鎮位于九龍以北,新界東部,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以城門河的天然河谷一帶為重心呈帶狀發展。沙田新市鎮從70年代發展初期一個只有2萬居民的鄉鎮發展至今,已成為一個人口約48萬(不含馬鞍山人口)的功能完善、配套齊全和環境優美的新城區。
2.沙田第一城(Sha Tin City One)社區概況
沙田第一城是香港新界沙田區至今最大型的住宅項目,面積為0.16平方公里,由52幢住宅樓宇組成。它原址為圓洲角一帶的沙田海海面。由恒基兆業牽頭,加上新世界發展、新鴻基地產及長江實業共四間華資地產商組成的聯營公司“百得置業”填海規劃建造。于1981年至1987年分七期落成及入住。
沙田第一城四面環路,其西側的沙田路為城市快速干道——沙田路,北側和東側為城市主干道,西南側為港鐵馬鞍山線的地鐵站——第一城站。沙田第一城社區基本上是一個五分鐘生活圈(服務半徑200-300米),社區中心建有兩個購物商場(置富第一城和置富第一城-樂薈)和一個菜場食肆,以此作為主要的社區服務核心。社區的東側和北側沿城門河形成開放的綠化帶,并設置了康體運動設施,成為居民重要的戶外活動場所。
沙田第一城社區由52幢、樓高27-34層的住宅樓宇組成,社區的平均容積率約3.5,是典型的高強度開發。歷時七年,分為七期開發,目前共建有住宅單位10,642個,每個單位的建筑面積從38平方米至101平方米不等。
沙田第一城的社區服務由一個商業服務核心、供電設施、環衛設施和中小學構成。社區外側設置有學校、養老院和醫院等設施。
沙田第一城社區的商業面積較大,總建筑面積約3.4萬平方米,其中置富第一城“樂薈”的商業布局在一層,商業建筑面積約8600㎡;置富第一城的商業集中在一層和二層,商業建筑面積約20000㎡;另有一個住宅底層架空形成的菜場和食肆,商業建筑面積約5400㎡。社區整體人均商業面積約為1.2平方米/人。
沙田第一城社區內的教育設施包括兩所小學和兩所初中,社區旁邊還有一所高中。小學的服務半徑約為300米,初中和高中的服務半徑約為500米,社區居民兒童就學很方便。
沙田第一城外圍均為通過性交通為主的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社區除了東北部在城市主干道上設有一個連接商業與城市的出口外,在周邊城市道路上不設車行出入口。社區內各個組團的出入口主要匯聚在社區中間的一條次干道上,該條次干道也是社區主要的公交站??奎c、公交換乘站和社區對外交通疏散通道。
社區內部組團多采用封閉式環路,社區通過中間的匯聚道路與周邊的城市道路進行聯系,以保證內部交通的獨立性和居民生活的私密性。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支路設計采用了交通穩靜化措施(Traffic Calming)。支路設計沒有采用傳統的直線型道路,而是在道路設計中增加一些彎道,使車輛行駛速度變慢的同時避免駕駛員在長直線路段上連續行駛而失去警覺。交通穩靜化措施包括交通環島、減速丘和曲線車道等。這樣能在營造居住區寧靜環境的同時提高行人過街安全性。
沙田第一城非常重視社區公共交通微樞紐的建設。在社區中間的城市次干道上,設置了公交換乘站和港灣式公交??空?。這些社區公交微樞紐通過地面風雨連廊和二層連接橋梁與社區商業和開放空間串聯,共同打造便捷宜人的慢行環境和公交使用環境。
由于用地緊張,香港很多行人空間和開放空間都不局限在地面,建筑也參與到城市的開放空間系統中,沙田第一城不例外。沙田第一城社區的開放空間和運動場所主要通過屋頂平臺的空中花園和外圍濱河開放空間提供。
沙田第一城最大化地利用了建筑裙樓的屋頂,通過二層連廊連接了五個地塊的裙樓的屋頂花園,構建成一個相當規模的行人和開放空間系統,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大面積的空中花園。采用分段門禁措施,在利用有限空間最大化居民活動空間的同時,保障了住戶的私密性。
社區內地面上的開放空間面積不大,但是空間利用集約有效。這些開放空間充分利用道路的轉角空間和基礎設施旁的綠化,見縫插針地設置了景觀綠化、兒童游樂場所和休閑座椅,為居民提供便捷的戶外活動場地。
除此以外,社區還充分考慮到香港多雨的海洋性氣候特征,在開放空間內設計了多處風雨連廊,通過有蓋頂的連廊聯系主要的公交換乘站、公交??空竞蜕虉?,方便社區居民出行。
沙田第一城有三個垃圾收集轉運站,為了避免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產生影響,采用封閉式的建筑以及周邊綠化進行景觀遮擋和隔離。除此以外,每個住宅組團都設置分類收集的垃圾箱,商場中庭有雨水收集和循環利用設施,無處不在的無障礙通道等,處處都反映了細致、低碳和有人文關懷的設計。
沙田第一城的東側和北側沿著城門河有兩段濱河開放空間,面積約5公頃。其中設有草地滾球場、網球場、公園、單車道和餐廳等康樂設施。同時,沿著河岸的濱河綠帶有完善的自行車道和步行道,并串聯到整個沙田及新界區域。沿城門河的自行車道可以到達大尾篤,全長22公里,沿路配有單車停放點和公共衛生間等設施。
沙田第一城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開始探討衛星城新市鎮時期規劃建設的居住社區。在城市用地緊張和人口密度高的條件下,沙田第一城在規劃設計中充分細致地考慮了社會公共設施的全面性和開放空間場所的人性化,創造性地利用立體混合功能、屋頂花園和空中連廊系統,打造了高強度開發下的宜居社區典范,對高強度的宜居社區開發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文章作者:郭潔、盧嘉雯
編輯:李皎月
作者簡介
郭潔
?城市空間深圳研發中心主任
國家注冊城鄉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員,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曾在新加坡和香港工作近10 年,參與多個海外項目,在多個國際競賽項目中獲獎。
盧嘉雯
城市空間深圳研發中心研究員
諾丁漢大學城市設計建筑學碩士,有多年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多個領域的研究和項目經驗。